一家传统煤矿,领命探索建设湖南省第一个智慧矿山建设项目,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达到先进技术要求,并完成艰巨的实施任务?
短短8个多月,周源山智慧矿山建设团队将压力化为动力,上下一股劲,交出了湖南煤炭领头羊的铿锵答卷。
科技之美,为矿山赋能。记者近日在周源山矿业公司调度指挥中心看到,几十台电脑依次排开,大屏幕上闪烁着井下主要作业区域实时画面与各子系统实时数据。
“这个平台就像我们矿山的‘智慧大脑’,工作人员一键启动采煤机,井下采煤量、掘进量等数据一目了然,并能第一时间监测到矿井安全生产信息,及时发出预警信号。”周源山矿业公司智慧矿山管控平台主任张斌颇为自豪地介绍。
“大脑”的构建无疑是智慧矿山建设重中之重,回忆起自2021年4月正式启动后的建设过程,作为团队核心成员之一的张斌直呼:“是完全不同以往工作的一场硬战。”
智能管控平台建设需将矿井“一张图”、地测防治水、采掘管理、生产调度、安全管理、一通三防、机电设备等数据整合在一个平台上。为了软件开发、页面设计、系统对接、数据收集,项目团队每天都异常忙碌,连外聘的2名技术员也都3个月未曾回过家。管控平台集成了数十个分线业务,涉及十多个厂家和几十个系统模式。这些系统不兼容,厂家还不愿授权,他们便一家一家联系,求取各个子系统厂家设备的数据通讯协议、数据定义模式。
张斌记得很清楚,为了地面配电房监测监控数据的通讯协议,他们先后联系18个人,打了一个星期电话才把正确的通讯协议拿到手。
一些现场技术数据采集需与矿井技术人员一一对接,有时为了校对一个数据,他们查漏补缺,查阅历史资料,现场实地测验,得花费2至3天时间才能完成。如全矿巷道布置图、设备布置图等,他们与矿井技术人员对坐标、对型号、对数量,前后花了一个月才完工。日日夜夜地守在电脑前,他们敲打着几十万个数据,写出几十万条代码,安装好4台超融合服务器、3台交换机、建好1套隔离墙,这个“智慧大脑”才逐渐成形。
智慧矿山建设光有“大脑”不够,还得有传输井上井下数据信息的网络系统,通风工区监控队便承担着万兆工业以太环网的建设任务。
“工业环网是矿井各项生产数据传输的核心系统,能有效打通信息传输的堵点,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网络保障。”挂图作战,每日督查,通风工区技术副区长杨德志在建设“信息高速公路”的200多个日夜里,“整整掉了近30斤肉”。
铺设五六千米光纤线路,监控队5个人从地面到井下,从大巷到采面,一米米地向前延伸。铺设地面南风井到配电房的800米光纤正值端午节,大家坚持赶工期,途经一段灌木林,还纷纷拿起柴刀开路,皮划伤了,脸刺破了,直到当天晚上8点才铺完。
更难的是井下铺网,灰尘大,湿气大,给高精密仪器光纤熔接机的正常使用带来不小困难。“为了对抗灰尘和湿气,我们就一方面利用中晚班时间,尽量插在生产不繁忙的间隙进行;另一方面则利用雨布等支起‘蒙古包’,想方设法创造一个相对适宜小环境进行工作。”杨德志说。
光纤熔接是利用高压电弧将两光纤断面熔化,同时用高精度运动机构平缓推进使之融合成一根。“光纤断面要求光滑,但操作过程中哪怕是风吹一下都可能受影响;而用的光纤支线8芯、主干24芯,也即意味着有橙黄蓝棕红黑灰白等8色、24色,需要一一匹配。”杨德志回忆道,在井下,灯光效果加大了比对较头发丝都细的光纤颜色的难度,同时,戴着的镜面也容易受潮致使视线模糊,所以“都得自带棉布或纸巾随时擦拭”。
一处一处,一点一点,慢慢熔接,反复熔点,几千米光纤的敷设与熔接,往往需要加班加点连续奋战10多个小时……但他们拧成一股绳,最后终于完成了所有环网升级,完成了调度大厅主屏幕、机房硬件、4台井下防爆交换机、6台地面交换机等的安装调试工作,智慧矿山“信息高速公路”终成规模。
割煤机在一侧旋转,刮板运输机自动向前,另一侧则有人行道供人来回巡检,在智慧矿山管控平台上,记者看到采煤现场是宽敞的穹顶隧道,未见任何柱状支撑物。
周源山智慧矿山建设办公室主任张亮告诉记者,这个“穹顶隧道”名为综采支架,他们的机电队和掘进队为其顺利安装付出了大量心血。
机电队负责智慧矿山8大集中控制子系统的安装,那时大家都是好几个月不知道双休日是什么滋味。因为他们机电队不仅要参与安装,还要确保井下机电正常运行,每一个人工作量都不止翻番而已。
有一天,技术员黄俊带着4人正在安装21返仓皮带无人值守智能运行设备,突然被电话调到800米开外的事故点。大家几个变电所跑上跑下,找故障、查原因、定措施、备材料、制作电缆连接头,恢复正常供电已是凌晨2点。黄俊告诉记者,他们当晚出井和着工作服睡了一觉,第二天清晨却仍按时继续下井加紧安装工作。那段日子里,他们个个都瘦了。
“变电所电力监控、井下主运输皮带、中央水泵房、地面压风机抽风机房等多个集中控制子系统一个个建成,凝聚了他们无数心血。”张亮感慨。但这种付出成效也非常明显,像他们团队核心成员之一盛建勋所在的电气维护区人员就由42人减少到了19人。
3231工作面是智能综采的预设“战场”。为了按时按质完成任务,负责开拓施工的掘一队以党建引领项目开展,召开“誓师”动员大会、党员骨干动员会,把进尺任务和质量标准划分到班组、细化到个人,同时在全队范围内开展安全生产竞赛,并把工程质量、生产任务与工资挂钩。
掘进一支部书记何冬忠透露,为了解决支护难题,他们还群策群力,想出许多“金点子”,如架棚时,加密支护材料,以加强棚梁的抗压能力;在接顶时,放一些缓冲材料,以减少棚梁的直接压力……“那时,各班组真的是开启‘疯狂模式’,连每个小班都得保障进尺超2米、架棚3架。”
至今,周源山矿业公司智慧矿山建设项目已顺利建成并运行近一年。“生产过程的智能化,安全监控的数字化,企业管理的信息化,信息管理的集成化,让我们值守人员减少70%,采煤工效提高20%。”周源山矿业公司总经理李小全说,“智慧”成就周源山“硬核”实力,也为南方煤矿转型发展、绿色发展、安全发展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湘煤样本。